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與物流 不容分割

•涂鄂良•

 值此全球經濟發展在技術上正追求全盤以數位神經(Digital Nervous)的高速精準與低成本的改革目標,而在生態上正大力調適以整體「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ic)的生態平衡協調互補為改善對立加強互惠的主軸時,卻見朝野政商間仍不斷在「常識研判」中膠著,這種膠著的差距,將使過去台灣經濟奇蹟所遺留的台灣經濟污染在塞進焚化爐化為烏有後繼續遺害後代,而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與物流的不容分割正是案例之一。

 經過半個世紀的經濟發展,台灣似乎仍難跳脫「加工出口」為政府施政績效指標的思維窠臼,尤其是把關的財政部仍將「緝私條例」奉為尚方寶劍因噎廢食扼殺了無數相關既定應有的商機與發展。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含海空運送業)為因應全球經濟不斷的改變與需求亦不斷地調整其功能與作業以迄透過單一窗口(One shop window)達到貨物的全程運送(Total Transportation Solution)以及戶對戶甚至架到架的服務(Door-to-Door or Shelve-to-Shelve service),為達到此一目的,各國在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自由化(Liberalization),平等化Equalization)的原則下,為了支持本國經濟貿易的推展及輔導國際貨物運送的競爭,莫不極盡能事地將本業視為極高附加價值的服務產業並予重視。

 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乃是以其專業的經驗與廣泛的知識加上中立的地位與概念,一方面提供實質貨物承運人間的協調組合,以擴大其各別單一的運送功能及降低整體的貨物運送成本。另一方面接受貨物托運人之委託代為策劃安排貨物作最有效且最經濟的全程運送,這兩大功能就是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的核心工作,也就是目前全球熟知的「貨物運送儲存經營管理(Freight Management」的概念,而物流(Logistics)則是整體貨物運送儲存工作與服務的一環,乃是業者依據貨物(Commodity)本身的特性如百貨、鮮貨、食品、藥劑、花卉、原料、物料、易碎、危險…等等及其作用如加工,裝配、組合、製造、儲存、分銷、回收、再製…等等相似或迥異的要求,在大量海空運輸之前及之後所有相關的前置或延伸服務。

 在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裡,經濟發展的本身對於所謂傳統的國內與國際經濟已經無法予以分野,而完全的自求式經濟(Self-Sustaining Economic)幾乎不再存在(除非蠻荒之地)而WTO(World Tiade Organization)更是標榜無國界無保護的自由貿易(Free Trade),實則國際國內貨物承攬運送在整體操作上實無軒輊之分亦無內外之別,縱使各國仍有海關作業但多屬手續上的要求絕非運送上的障礙,多年來筆者不遺餘力大聲疾呼依照實務應予正名為「國際貨物複式運送(International Multi-Model Freight Forwarder)」但人微言輕螞蟻撼樹毫無作用,如今再經過經濟結構的更迭,以及托運人或貨主的要求主張更欲易名為「貨物運送儲存經營管理業(Freight Management)」以符合其更專業的特性與世界的潮流,經營管理(Management)除了著重專業統籌更講求延續創新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整體競爭力。本業在全程貨物運送過程中,對貨物托運人而言除了仍保有實質貨物運送人的責任與義務之外,也額外提供了承擔整體貨物運送經理人的責任與義務,經由專業的經營管理所提昇的效率及降低的成本,同時回饋予整體經濟的發展中,因而分割國際貨物承攬運送與物流,不唯是面對世界潮流的政策倒行逆施,更進而將消耗既有的整體經濟競爭力,官員宜三思。

 嘗見政府的政務官為政策的錯誤與個案的災難固要負起政治責任,但事務亦當肩負事務執行不力與偏差的事務責任,尤其在行政裁量權的範圍內,更應隨時廣泛徵詢各方意見做好跨部會平行的溝通,在政策原則不違法情況下,及時作出最恰當最能順應世界潮流而合乎產業發展的修改及解釋,切忌故步自封。至於爭論不休的「收貨人(Consignee)」或「發貨人(Shipper)」身份,由於貿易條款為適應不斷改變的經濟環境而有了直接貿易、間接貿易、三角貿易、轉口貿易、隨機貿易以及不定的付款條件,收貨人或發貨人也因而往往成為非固定身份,所以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受托運人之委託授權設計安排全程或部份的運送機制當然可以 為收貨人,這點交通部既已澄清說明而經建會亦強力支持,財政部理應捐棄己見,若為防堵走私請命則不免矯枉過正,更非因透過本業的運作才有走私的發生,而實質案例亦微乎其微,且有他法予以制裁與懲處,豈可循此傷萬儆一以犧牲整體經濟利益與競爭力作為代價殊為不值。

 中國大陸開放至今其經濟的成長舉世震驚,雖也難免徇私舞弊,事端叢生唯仍瑕不掩瑜,中央政府為了防患未然與打擊犯罪立法如林朝令夕改嚴刑峻罰因而大部份的地方政府為了生存發展在有為官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因應之下,以其機智與創意(Agility & Creativity)肩負起為官的歷史重任所謂「人在做天在看」自然開創出了令人驚羨的經濟發展成果,假以時日中國大陸不但將主導亞洲經濟發展,恐怕也會左右世界經濟局勢,我們不擬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至少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所幸我們在過去半世紀所累積的經濟發展經營管理經驗與概念,絕非一蹴可及更需要教育深耕與普及,如果朝野再不知珍惜經營管理的經驗與概念(Management experience & concept),並做好向上研發(Research & Development)的努力則豈止痛心而已。

 過去三年來,全球貨物運輸集團莫不熱中於運輸業務上下游的整合(Integration),與同業間策略的併購(Strategic Merger),其所追求仍然是為客戶提供貨物整體的一貫運送服務以及擴大業務版圖降低運作成本。此其時面對內外競爭本業相關業務那堪再容分割,產業的經營管理貴在經驗與創新,扮演的是產業生存發展中樞神經要角,雖與生產製造銷售買賣息息相關仍有其層次上的區分。而貨物運送儲存的經營管理,則貴在協調與設計,絕不可與既有的運送實業造成利益衝突,更不能妄顧托運人的需求,如何拿捏才是提昇績效節省浪費降低成本的關鍵,而能回饋經濟發展整體才是它的目的,因而妥善運用既有資源,使利益得以均霑是唯一的增強整體經濟競爭力的不二法門,深盼政府相關部會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耳。

 「知識經濟」的推動必然有「常識經濟」的累積,我們深信在國際貨物承攬運送業的領域中,我們都有足夠的常識與見識來研判事理的真相與未來的前景,我們不但將恨見時不我予的懊惱與後悔延誤了經濟發展的契機,我們更冀望真知灼見的遠見與從善如流的胸襟,加速了整體經濟發展的腳步,我們期盼政府相關部會及時醒悟不做國際貨物承攬運送與物流分割的劊子手。